New Museology

学期最重要的问题:作为一个个体与这个事物的关系。

新博物馆学视野下博物馆认知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

博物馆学的三次研究高潮发生于30、50、80年代

30:世界范围内第一次研究高潮

50:世界博物馆学研究出现第二次高潮,开始成为世界性的事业

20世纪60年代初期,博物馆学的活动逐渐独立并且清晰起来,博物馆组织的分类开始基于功能加以区分。

80年代中期,“新博物馆学”运动

广阔的社会背景:20世纪70年代随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社区主义的发展,人们开始思考,博物馆和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新博物馆学 理论基础:除方法与技术外,还要懂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

发展策略:观众需要为主,大众主义,专家参与

展示手法:动态的,采用主题单元展示,内容侧重内在与未来,尽量让观众参与,注意娱乐与休闲,多种传播方式。

人如果只是私密化存在的话,社会是难以进步的。

新博物馆学对博物馆的多重认识:

博物馆可以是不同形式的空间:

“飞地” 人类可以通过这块飞地领略人类文化遗产。

“圣地” 它有广阔的历史时刻的特征,与宗教有关联,我们赋予了它极其崇高的地位。“偶像意象”、“治疗的潜能”、“仪式化之所”。

“市场主导产业” 文化场所应该成为市场主导的形态。

“殖民化空间” “展览是有特权的舞台,展示着自我与‘他者’的意象。

艺术博物馆:文化表征的特征空间 无论是避难所、诊所还是监狱等,均是权力和知识关系的体制化的表现。

艺术博物馆并非艺术经典的简单承载体。每一种展品的定夺无不是建立在人的文化认知与判断之上的。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