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復古與文人趣味

南宋
文人想要回到唐代文人的狀態
對於正統文人來說,佛教是很激進的。

在韓愈這里,仁變成外在的博愛,加了新的觀點。 如果不把仁義變成道家的哲學的話語,就無法與道家進行比較。
學而易明 :學習好懂得知識就有智慧嗎?韓愈偷換了概念。
他其實對思想史做了一個改造,是為了與佛老進行鬥爭。
養其根而俟其實:先修身,達到這個境界,(對自己是非常自信的)
要去辯別哪些東西是正統的,(但有些經就是後人編的,還是要強行解釋)
可以把他的美學歸結為:求道,最正統的方式追求的文學。
不可以不養也 :美學之道,尋求一個外在的歸範之道。青年總是要長大的,不斷的區分什麽是正什麽是邪。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處心有道……:把內心做到位了,還可以讓更多的人領悟這個境界,他對於藝術的理解,“文以載道”有人把他的理解為約束,道不是書本上的知識,由道來把文撐起來。

柳宗元:作文之法與歷史傳承意識
故吾每為文章…… :養氣而養心,不斷地在養我的氣,排除錯誤的路徑對我的干擾。把道講通,寫文章的道理。
他比較開明,不僅講正統,還要讀集部的文學性的東西。
史記不僅是簡單的歴史的東西。
目的是把文章寫好就要琢磨根源,學最根本的東西,更不要提佛教的東西了。

由唐至宋:文人意識的逐漸自覺
歐陽修只是以前為了當官賺錢,駢體只是為了了解一些知識點,不會有自己的思考。但即便如此主考官賞識我。
我讀書還是明道理的,但現在用的時候卻用來得罪人。
寫實文還是不容易的。
你要考好先把高考作文寫好。
天聖中,天子下詔…… :皇帝:但以後不要搞形式主義了。 還是要有一些真正的學養。
儒家的下滲,到民間,師道的重要性。
到韓愈這裡就沒有師了,野孤襌。沒有老師管你你就沒有一個文人的樣子。
……夫世無師矣 :歐陽修要強調最經典的東西,你要有一個敬意之心。不能把經典的東西變成大眾的。

用功於道,師法古人
以為文風可以了,就自我滿足了。
……聖人之文雖不可及 :是內在的道理達到了高度,孟子只是說,沒有寫東西。亞歴土多德也沒有寫,為文而文,這樣是不對的,荀子是徹底失勢的時候才寫的。
他們活著的時候並不是為了寫文章而有這些美的感受,人格到了之後到哪都是美。
……若道之充焉 :你要寫好文章,先要求學,提升理解能力,提升道德操守,古人的目光是集中在更高的性質。 歐陽修是當時的領袖人物,影響力也是當時意料之外的東西

政治理想與園林美學
芙渠芰荷之的歴…… : 真州東園表現的是年輕人的政績,當政者做得好,文人自覺抱團的文化氛圍。這三個人是有擔當的,體現出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的遊刃有余。
是其中士大夫的抱負。

金石與收藏:學識、審美與志趣
歐陽修還從事史學、金石、石碑研究。
予性專而嗜古。凡世人之所…… :碑林有一些氛圍很好,這些東西有文人獨特的趣味,其他金玉珍寳沒什麼意思。
非敢以器為玩也…… :呂大臨想把古人的心智還原出來,還想為後人著想(給你畫下來)
趙明誠等人都說明他們那個時代是想體現金石的審美的風尚。

不期而文
我們可以在三蘇那裡看到不一樣的方向,以純藝為目標,三蘇的復古內容不一樣,是想回到戰國時期的風格。
賈誼也是,氣勢很強,比喻、用典,和歐陽修的金石氣不一樣,戰國氣有實用的效果。(最重要的源頭是荘子)
蘇洵的道是自然之道,而不是歐陽修的君王之道。
風行水上渙。此亦天下之至文也…… :變化多端,和劉勰的背後的宇宙秩序類似。在這裡蘇洵是自然的狀態,隨遇而安,把自己變成一個小船,不是主觀,是自然趨勢讓他們成為了“文”,各種各樣的作用。而劉勰是天地間有神秘的秩序。
這裡要從更高的本體論去尋找。

蘇軾的自然美學
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 :要打破原有的眼光,要不斷說不。生了人為之心後就會有區別了。可能西方人的看實物也是一種習慣,看一個東西是習慣,要看一個東西要拋卻成見。
雨雪之朝,風月之夕…… :在每一個狀態由韻來決定,物和物之間沒有什麼區別,重要的東西我自己的心靈和造化之間的溝通。
名山大川等應著最好的趣,但在這裡不是事物本身,眼前的東西不重要,我們能不能用心靈去溝通。
古之君子,不必仕…… : 都是無我之境,是由於自然的韻,正是由於把自己擺在這自然中,不要刻意讓自己成為某個人,當物和物之間相通的時候,是自然的來源。一生如何過都無所謂。

隨物賦形
非能為之為工…… :把自己放在那個東西當中,你不得不去做。
及其與山石曲折…… :不要去勉強,你本身還在這裡。跟據具體情況。
畫奔湍巨浪,與…… :這裡的畫不要凴空,自然而為。
老夫之書,本無法也,但觀世間萬…… :萬緣是來自佛,他們都有共同的三教合流的品味,這樣一種把自我給消解,和魏晉不一樣,只要把自己擺在哲學中就可。

以物觀物
邵雍,唐代注重的那樣的興象是想打動那樣的情感,而理學那裡情感這樣的過於流露不好,不要讓個人的情感扭曲本來的理解。
“以物觀物”是中國美學最高的審美無我境界,不要以個別的視角完完全全包裹起來。王國維就是一個憂鬱的在有我中的人,所以說要忘情。 規範詩學這種什麼都做得好,是油膩,在這裡不是情感的抒發。
這種情感的東西,了解的得越來越多,就寫得越來越好。如莎士比亞,各種各樣的人物,千奇百怪。莎士比亞就是無我之境。
王安石的邏輯和邵雍一樣,要適用,一定要回到事情本身的狀態

載道和適用
理學家追求和一般人不一樣,不是白蓮花。

理學美學的集大成:朱子詩經學
毛詩的傳統到隋唐都是非常重要的,理學的詩反而不是道德狀態不一樣。
情感的東西是第二性的,你感的物是不一樣的,有的是正統,有的是邪的。
聖人所感全是正確的,所以寫的都是好的,有的感會雜,這個時候不能壓抑,你表達出來有教化的意義。 凡詩之所謂風…… :詩經是民間的,朱熹也是民間的文人。有人就認為不是聖人的,是采來的。有些是一時半會君子沒搞明白所寫的,你把他如實的表達出來就對了。
此《詩》之為經…… :這一切都在天道當中來解釋。
於是乎章句以網之…… :要好好讀,要區分好的和不好的東西,毛詩系統是政教得失,而朱熹要讀的是倫理和情感,發生了一個極大的變化,不再面嚮成政治家,而是讀書人。
每一個層次的人都有他的依據。可以在地方上搞教化。

中古美學的余音
倪瓚的逸
僦居余杭,暇日…… :逸不再於追求形的狀態,而是自己心中的滿足,文人畫不重視形似,要超越事物本身的狀態,要把握神。
文人進入到文人無法干擾外在後所進入的內在的世界,不斷的放棄氣化宇宙論。
余之竹聊以寫䐢中逸……

唐宋文人傳統造就了數量和質量方面都首屈一指的藝術資源,讓“文”的制度、趣味與哲學道理深入後世中國人的內在世界。
“復古”構成了中國美學的基調,新意也往往基於對規範的遵守或遊離;宋代文人的趣味生活空間構成了廟堂(致用)(王安石、周)和江湖(神逸)(倪)的中間區域(朱)。

加入对话

2条评论

留下评论

回复 Qiran Liu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