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產傳統電視劇發展概況

一、總體概況:
2018年恰逢改革開放40周年,價值觀成為電視劇製作的主要導向,電視劇需要真正反映人民群眾現實生活,「現實主義」成為年度關鍵詞。隨著電視整體收視率的下降,傳統台播電視劇收視率走低,而內地央衛視電視平台的電視劇佔整體收視比重有所上升。中國電視劇市場整體回歸理性,受政策的影響更強調現實題材。在製作方面,大IP、大製作、加上流量明星的電視劇不及市場預期,缺乏現象級的製作,電視劇質量需待品質孵化。在電視劇的播出方面,電視台的平台競爭逐漸白熱化,頭部效應明顯。

二、政策變化:
廣電總局頒布了加強文藝節目管理的細則,審核制度不斷收緊,進行「三限」,繼續限制韓星、限制演員的片酬,限制劣跡藝人,並加強對主流文化的導向。
限韓令:含有韓星演員劇集不能上星。所有含有韓國演員的電視劇均未播出。騰訊、阿里巴巴、華誼兄弟等中國企業,對韓國投資總量高達1,700億元人民幣。而過去兩年間,這些企業的投資難以落地,中國文化產業在「限韓令」的陰影下遭遇更大的反噬,有所鬆綁。
限薪令:演員總片酬不得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據悉,近三年里,一線流量明星價格最高的漲了10倍,明星的薪酬成為電視劇製作最大的成本,影響了電視劇製作的質量。
加強限娛令:不用文身藝人、低俗演員、有污點有緋聞、有道德問題的藝人。高雲翔、范冰冰主演的《巴清傳》不得播出。
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導向:9月公布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第一批電視劇推薦參考劇目:共30部。
繼續限制古裝、玄幻題材的電視劇,加強現實題材:2018年4月,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聶辰席在浙江省寧波市召開的全國電視劇創作規劃會議上,對如何加快電視劇高質量發展進行部署,明確提出了「現實題材是未來電視劇創作主流」 (1)。

三、題材:
分類:
反映當代現實生活題材的電視劇佔據主要播出部分。
都市情感劇、獻禮劇成熱點;年代、創業、諜戰劇掀起市場小高潮;古裝劇不再風光;
《戀愛先生》排名第一,《娘道》,《香蜜沉沉燼如霜》分別位列前三位,《戀愛先生》是都市情感劇,《娘道》是年代劇,《香蜜沉沉燼如霜》是古裝劇。
據目前統計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在2018年首播的傳統電視劇分類:古裝劇30部、民初7部、都市和現代劇56部、婚姻劇2部、青春劇9部、科幻劇2部、卡通劇0部、少兒劇6部、諜戰劇7部、年代劇13部、革命劇14部、鄉土劇20部、涉案劇10部、軍旅劇4部(2)。
古裝劇:
2018年的古裝劇表現不及預期,口碑收視雙雙暗淡。在今年上星首播的16部古裝劇中,有四部在央視8套播出,12部在省級衛視,只有央視八套播出的《開封府》和江蘇衛視首播的《香蜜沉沉燼如霜》為黃金檔電視劇。其中由小說改編的《天盛長歌》為古裝劇佳作,講述天盛王朝皇子和前朝皇族之間的宮廷權謀故事,獲得廣泛好評。
現代劇:
現代劇質量參差不齊,有很多影視公司跟風拍攝現代劇,但不符合現實。但也不乏佳作:其中《正陽門下小女人》描繪了一位歷經建國以來和改革開放前後在酒館中經歷人生百態的女性形象;12月正在熱播的《大江大河》講述了改革開放時代幾位不同職業背景下的人們充當先行者的故事,獲得廣泛好評。

四、電視劇生產與製作:
2017年網路劇市場的逐漸壯大超過傳統電視劇市場,網路劇影響到了傳統電視劇的製作和發行。隨著2018年資本逐漸湧入網路,不同年齡段的觀眾的注意力都逐漸向網路平台轉移,電視劇發行和製作思維受到挑戰。
傳統電視劇製作公司:
傳統的電視劇製作公司受到視頻網站平台的衝擊,以9家電視劇上市公司為例,出現不同程度的運營問題:
1、資金困難。華策影視、慈文傳媒、歡瑞世紀、新文化、長城影視、驊威文化、華錄百納、唐德影視、當代東方9家上市電視劇公司中,4家2018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速放緩,7家現金流為負。以電視劇行業的龍頭公司華策影視,2018年前三季度,華策的現金流為-5.71億。歡瑞世紀是專攻古裝劇的公司,因產能過剩和古裝劇積壓嚴重的問題,並且受到監管的影響,只有一部古裝劇《天乩之白蛇傳說》在今年播出。唐德影視的《巴清傳》因兩位主演高雲翔、范冰冰身陷醜聞而無法開播,近7億元的收入可能成為壞賬。
2、大ip遭遇滑鐵盧:2018年大ip、大製作的電視劇已經無法成為爆款作品。傳統的電視劇公司沒有能力也沒有優勢再購買大IP,如華策影視今年主推的由小說改編的IP劇《天盛天歌》由陳坤與倪妮聯合主演,收視率不及預期。慈文影視主推的《盜墓筆記之沙海》也未能成為爆款作品。而影音網站公司製作電視劇的能力逐漸提升,有能力和傳統電視劇製作公司相抗衡,而沒有真正的優秀作品。
3、發展方向不明確:2017年網路劇市場首次超越傳統電視劇市場,傳統電視劇製作公司的思維逐漸從「先台後網」、「網台同步」轉向謀求「先台後網」的放映策略,但相比網路平台傳統電視劇自身沒有製作和推廣網劇的經驗。其次,跟風也是影視公司一直以來的很大弊病,沒有核心競爭力和精良的製作,現實題材流行就拍「現實」,讓電視劇積壓逐漸嚴重同時,也削弱了相對於網路平台的優勢。
4、利益分配體系問題嚴重:古裝劇《香蜜沉沉燼如霜》「劇本注水、配角加戲超越主角」的爭議揭露了。(3)這些現象都反映了這些電視劇具備了熱門劇的熱度,但又各有各的硬傷,而且這些硬傷已經到了影響劇集本身躋身「經典」的程度。

網路視頻平台:
網路視頻平台逐漸融入電視劇製作的各個流程,製作實力逐漸增強,和各傳統電視劇製作公司合作,電視劇製作質量提高,製作的電視劇類型受眾年齡從青年擴展到各個年齡層,正從之前的電視台的「備胎」成長為和傳統電視台一決高下的競爭對手,持續改變台網播出格局。許多電視劇採取「先網後台」的放映策略,網路平台開始「反哺」電視台。如2018年暑期大熱的網劇《延禧攻略》,7月19日首先在愛奇藝獨家播出,2個月後在浙江衛視上星首播。

五、電視台:
衛視:
隨著「一劇兩星」政策的出台,許多電視台無法購買優質劇集,電視台對影視作品的購買力下降,一線衛視之間電視台購買放映權的競爭逐漸激烈,二、三線衛視之間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只能購買以前的電視劇。
狀態一、競爭激烈:為了避免出現競爭短板,衛視之間加緊了對新劇的壟斷,對自身的獨特資源進行深耕和挖掘。首輪劇資源更加集中,獨播劇在首輪劇中佔比上升至72.1%,擁有首輪播出資源的衛視平台數量逐漸下降,5個衛視頻道加上央視綜合、電視劇頻道佔據市場80%的首輪劇資源。
狀態二、由於「一劇兩星」政策,一線衛視形成親密的結盟關係,共同購買劇目而形成收視合力。如北京衛視和上海東方衛視,聯合推出《美好生活》《好久不見》《真愛的謊言之破冰者》等劇目。
省級衛視中以湖南電視台為代表,2018年成為湖南電視台充滿危機的一年,不僅丟掉了蟬聯9年的收視冠軍,被官媒多次點名,上半年主打推出、由楊冪、黃子韜主演的電視劇《談判官》也被批評與現實生活不符。

地方電視台:
目前統計的2018年首播的電視劇,有79部在地方電視台播放(4)。其中播出的電視劇主要以抗戰、革命、諜戰題材為主,為輔的是近代傳奇劇和鄉土題材的電視劇,因製作成本低廉、過審率高、劇目價格低而成為地面電視台青睞的作品。其中「抗日神劇」、「苦情劇」、「第二輪投放劇」已經成為主要播齣劇目,背後反映的是地方電視台資金困難和運營問題。

六、觀眾:
大齡觀眾佔據主要部分,00後成為新力量:
觀眾年齡中以50後、60後佔主要部分(5),其中央視的主旋律大劇《最美的青春》、《年年歲歲柿柿紅》、《樓外樓》等受到45歲以上觀眾青睞。00後在前三季度占各頻道的收視千人數均有所增加,第三季度正值暑期,收視千人數有明顯上升。台網同步播齣電視劇題材多樣化。台網同步熱播劇不再限於青春化、低齡化。隨著網劇的逐漸普及,受眾性別偏好逐漸平衡,45歲以上網民比重上升,趨近電視平台,台網同步熱播劇也不局限於青春低齡化題材,如當代涉案劇《獵毒人》,在中年電視觀眾中偏好度突出,在網路平台中也有不俗表現。
觀眾品味提升:
相比於2017年,好評電視劇數量較少。在2018年首播的電視劇中,評分在8分以上的電視劇只有8部,其中只有兩部為古裝劇,其餘7部為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古裝劇失去熱度,風口過後反映的是觀眾品味的提升。
播評倒掛現象明顯:
傳統電視劇,如華策影視的《天盛長歌》,豆瓣評分8.3分以上,而收視率慘淡;而目前收視率排名第一的《戀愛先生》為現代都市情感劇的代表作品,卻只得到了5.7分的低分,被網路上批評為懸浮在現實生活上的「懸浮劇」。而以收視率排名第二的《娘道》也被批劇情充滿「封建糟粕」元素,豆瓣評分僅為2.7分。究其原因,一是評論者和觀看者的偏差。二是對IP、明星流量的過度追捧,已經嚴重影響到了電視劇的質量,刷關注度、購買收視率等危害行業的行為也導致了收視虛高的現象。

七、收視率:
央衛視方面,2018年主要衛視收視率呈不同程度的下跌。但電視劇在電視收視中比重依舊最大,2018年收視貢獻為31.4%,同比增加0.9個百分點,仍佔據近半收視時長。儘管電視劇在收視比重佔有最高,但是收視率走低,大劇難覓,是2018年台播劇的重要市場表徵。(6)央衛視頻道的收視率差距收窄,衛視頻道收視率呈震蕩下跌後逐漸趨穩。2018年1-9月共有25部收視率超過1%的電視劇,其中15部來自衛視。(7)衛視收視率(單平台)沒有達到2%的頂尖劇目;收視率在1%-2%之間的優勢劇目有32部次,佔6.4%;超過八成劇在衛視平均收視率不足0.5%。2018年1-9月共有25部收視率超過1%的電視劇,其中15部來自衛視。(8)省級衛視中以湖南電視台為代表,2018年湖南電視台主推的電視劇《談判官》不及預期。地方電視台方面,隨著地方電視台整體收視的播出的多數電視劇遭遇零收視率的尷尬處境。
收視率造假現象依舊嚴重,「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明顯:廣告商、電視劇製作公司、電視台三方面的利益糾葛,以及盤旋在多個環節的「收視率對賭」現象造就了「收視率造假」的灰色產業鏈。如今年的高分好評電視劇《天盛長歌》的監製郭靖宇說,因為不買收視率電視劇直接被剪,嚴重危害了電視平台播放電視劇的市場環境和整體質量;而個別平台還沉浸在收視率造假的夢幻當中,無異於引鳩止渴;同時網路平台的進一步規範,如愛奇藝關閉播放量,進一步將電視觀眾引向網路平台。

八、發展趨勢:
(一)產業與新媒體逐漸融合:
多屏時代下電視劇製作形式推陳出新,傳統電視平台的電視劇更多的受到新技術新媒體的影響。隨著智能電視的逐漸普及和互聯網時代人們注意力的轉移,電視台正處於轉型的陣痛期和關鍵時期,需要找到新的發展方向,而傳統電視劇產業正與新媒體逐漸融合。2018年政府「網台同規」政策的進一步落實,也標誌著網劇與傳統電視劇採取了共同標準與要求,電視劇產業多平台融合發展。
(二)製作重新回歸理性
隨著昔日資本狂歡時代的退潮與觀眾品味的提升,古裝劇熱度冷卻,電視劇大IP、大流量的形式已經不符合觀眾期待,背後揭露的是利益分配和製作的粗製濫造問題,電視劇開始重新注重內容和質量。以內容為中心,提升電視劇的編劇質量,讓製作健康良性發展,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三)內容重新回歸現實
隨著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以來一系列政策的出台,2014年以來的電視劇古裝熱潮退卻,現實主義題材在2017年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為主流;與此同時反映主旋律的電視劇、獻禮劇製作水準提高,告別「假大空」,與現實結合。

綜上所述,傳統電視劇市場在2018年在政策的導向下迎來「現實主義回歸年」,在大IP+流量明星+大製作電視劇遇冷、難成爆款的現象背後,揭露的是傳統電視平台不可避免的衰落和行業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在2018年電視平台和網路平台市場此消彼長的狀態下,傳統電視劇行業需要回歸理性、擺正姿態,傳統電視劇和網劇的融合是大勢所趨。現實題材不能跟風,而是需要深度和精神內涵。2018年,在電視劇的寒冬之下缺少「爆款」處於轉型的陣痛之中,是高質量劇目的孵化期。現實題材之下回歸理性,內容和質量為電視劇製作的基本要求,才能贏得觀眾、收視率和好評。

(1)2018上半年電視劇市場觀察:現實題材稱霸,現象級缺席 收視中國
(2)維基百科:中國大陸電視劇列表 2018年
(3)過審率低+注水現象嚴重 電視劇改革新方向迎來多方叫好 前瞻產業研究院
(4)維基百科:中國大陸電視劇列表 2018年
(5)2018年Q3傳統電視收視回顧 群邑智庫
(6)2018電視劇行業調研報告-央衛視平台篇 廣電總局《電視指南》雜誌、傳媒內參
(7)2018年1-9月主要央衛視電視劇回顧 群邑智庫
(8)CSM媒介研究 《2018年1-3季度全國電視收視市場格局》

加入對話

1條評論

留下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