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史 六 文心雕龙

好好的去读一下某一个篇章,文心雕龙注,读的过程中要读注释。 其实到现在已经不是美学范畴了,叶朗有些地方已经和现在不一样了。
文心雕龙的意义在于 读经典 ,学识修养是重要的。美学史的意义是和前人对话,我们不可能一个个朝代的去讲。
未讲的内容:六朝的书画美学,更多地讲文学问题。
因为文字是最普遍的艺术,由文学来看美学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文是一种创造力,画诗书都是辅助。

《文心雕龙》作者生平
北方贵族家庭,家道中落,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经典依靠佛寺,梁武帝笃信佛教。后来有反对的声音。他找了一个当时的达官贵人沈约,天天给寺庙提文,使得后来只出了这么一个《文心雕龙》,后来出家了,但你很难读出有佛学,为什么没有什么佛学理论。

《文心雕龙》的立意
序志篇在最后,讲清楚志向用意是什么。
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每个人都有思考,想问题本身就是很美的事,把规律性的东西表示出来,“雕龙”用了一个典故,目的是要达到一个龙的状态,龙也可是道家的状态,文心雕龙的目的是把皇帝的东西解释出来,这本书开篇即原道。
夫宇宙绵邈,黎献纷…… :智术是宇宙当中最高的东西,性灵是人的本性是可以流变,腾声飞实是人会表达它的想法,表达自我和呈现外界事物,这就叫技术和艺术的起源。在这样一个变化当中表现心灵的关系。
汉代以来的感应说,王道通,由王来教化天地万物。
可见汉代的理论影向有多大,后来变成气化宇宙论。
这个时期是在反玄学。
人的肉体是和万事万物一样是会毁灭掉的,要在既有生命中创造自我,立言著书。和曹丕讲的风骨论也是一脉相承的。想要回到建功立业的状态中。这个时代必需要我这样的人出场。
骈文的意义是每两个可以理解它的意思。 文心雕龙的意义是想提出文章的方法论,人也是建功立业的人,这和大一统的秩序相关的。
文心雕龙很多的方法论不断地被唐人所借鍳。 士族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势力,和文人不一样。
在北朝的贵族中他们渴望新的秩序出来,文武官后来成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寒士傅统和后来的科举制把文士传统提出来了。之前的文是贵族,而文士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 和文赋、典论论文不一样,文心雕龙是第一部系统讨论文学理论的作品。后代对文的探讨。对文的影响。 继承孔子之志。经学已经被研究透了,就研究文
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 : 文章的本源是经典,这个时代的文章学是败坏的状态。
《文赋》这些只看到了小路
比兴能韵含无穷多的意味
在批判汉以来的辅陈, 并未能振叶以寻根 :要回到六经的传统,必然要让文的浮夸回到文心和先王的创作中。
文心雕龙是教你怎么教你当一个圣人(呵呵??不要着急进行批判和阶级否定)
他讲的是人的精神境界的等级,这个和高和低的区别都是存在的 有人就是天然的精神境界高,有的人就是要否认你的存在。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去讲圣人问题

《文心雕龙》的体制
本乎道,师乎经,酌乎纬…… :就得从这些东西中吸收影藏的东西,道圣经纬骚是枢纽。
文体,文和笔是不一样的,
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 :讲来源是什么,把一系列的现象讲一遍。对某一个东西进行定义,比如杂文,选一些文章来说,把道理抽象出来,这四点在文体论和笔体论都会出现。
可以看到文体和笔体有历史的表述。
剖情析采(情采)
枢纽文体笔体是网领 后面是毛目。神思到情采是创作论。
品评是讲与创作相关的东西,品评的要点不一样。
时序是中国最早的文学史,物色是事物外在的感应机制。
才略是根据人的天然的才智
程器是文学的政治论。
整个安排是周易的安排,大衍之数细分。

重返天人感应论
道指的是天道。仰观吐曜的主体是圣人,进而自然等级的东西就出来了,惟人参之,即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 :人能把握万物基本的道,智数之心能显现,人在天地之间能感悟文心。动物植物都有文。
有了这些形象和声,就有了道
夫以无识之物…… :万物没有知识但有文采。

文明之道
讲文统,人的文统从何来。
圣人文章中有天地自然之道,文章要体现天地之道。

征圣:寻觅为文之师
夫作者曰圣…… :圣人是否会把大道直接传给大众,为什么会这样,孔子不会谈性和天道,圣人虽可知天道,但要转译。
文章只是个教化工具。
夫鍳周日月…… :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很深的意义,用平辅直叙。
都是讲六经中的文理和文章的手法。
如果进入六经当中去捕捉,也能到这样的境界,每一个从事文章创作的人都要有经学功夫。不要轻易的放过。

宗经:返回文体之源
**经也者,恒久之道…… ** : 文心雕龙说最早论说的是易经,这些五经的文章是各行的开端。
情深而不诡…… :提出了文章的六种基本要求,体约而不芜(易)。

文笔之辩
有声韵的文,诗和书一开始都是有文有笔的,区分是南北朝时期开始。
制作之道…… :前面一部分有审美特征,后面实用。
笔退则非谓…… :笔精妙言词精确。
文往往都是和非人的一种沟通,文往往有自然的沟通。
后面往往全是人事。
有韵是文体现天地的节奏。而人是无文采的。 但章表这些是需要注意的。
有韵之文是上中古的特征

神思:艺术创作的构思论
是最纯粹的心法,神不再是不可知的东西,让传统进入自身。
窥意象而运斤…… :还包括许多道家的东西。
天才反应很快,覃思之人会通过硺磨到同样的境界。
博见为馈贫之粮…… :有的人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有的人没什么训练但他没有什么外在的东西。要有知识储备,有的人只有知识储备。

艺术情性的自然与教化
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 :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没有陶冶就没有好的状态,用不同的人的情性来看文的体性。
远奥即道家的状态。繁缛就是很浮夸
若夫八体屡……:情性是文体的本体,他很注重作者,文心雕龙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论。本体论是很晚出现的。人品和作品不分。人品是个很重要的唯度。
我们不能从作品本身看。西方有些作品可以从实证主义来看。
从小到大的过程从好的地方起。
摹体以定习,因…… :要学习好的东西。由自己的情性来定。

风骨:艺术创作的格调论
刘勰从诗讲起,风就是气,让自己想表达的态度进入这种自然感。
把不好直说的东西划入自然界。你的情感的关系是意象化
是以怊怅述情…… :骨,相人的术语,即威仪。你会讲什么内容,怎么安排,就是风骨,骨就是你要表达的文章的格调。
文辞要有骨力,格局,情感要有内在的结构,内容和结构的统一感。
如果能达到文章的效果会更强。
故练于骨者,析辞……:有风的层面能加深,情感能突显。
有些人写文章格调不多,思不环周,牵课乏气。
若夫熔铸经典之范…… :要读经典,不是读乏乏而谈的书。不仅是情,还要是体。你的文体和格调到了观点新而不乱。必须要树立主心骨,还要基于人情事物的了解。

艺术手法的通变与立势
通变就是在写的时候要有新的层次。
修养到位再谈变。
情性到风骨到体,到这是势。
要把写法的势头定下来。
对各种各样的文体都定下来。
然渊乎文者…… :两者都要通,文章是要你对各种艺术手法而了解。

情采:文质与表?
情采是文章符号性的意象性的东西。
君子平常的状态是文的状态不是礼法的状态。
老子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这种文采的传统在诸子体现得很明显。
故情者文之…… :文的东西还是要情性的东西为基本。
昔诗人什篇…… :诗和赋的情感状态是不一样的,赋是为了写而制造情。
诗的风的传统,诸子之徒可能是功利的态度,但他没有说哪一种更高。 但他可能对诸子为文的传统很尊敬。

声律:体制与通感
以前很少有谈, 在佛经的翻译中积累出经验,发现中国的语言也是可以推敲
形成了明显的规范,永明体。
声音和人的哀乐有关
知器写人声,感觉刘勰没什么道理,其实器物乃自然之物,声音是平稳的,他那个时期是刚好发现声律。
外听易为察,内听…… :在外面很好的判断,听自己的声音很难听清楚。写文章是很难做到音律的。
声画妍蚩 :声音可以形成意象感,即通感,表达激扬的情感入声。体现强烈的画面感的效果。
凡切韵之动, :声音像调味一样,都是可以来协调的。 用比较容易理解的东西讲出来,通感。

物色:复古而开新
用物来感动你的情感,我们的情感是被四时而左右的。
岁有其物…… :感物作为情感的基础是怎么影向写作的。从物的形态来感应,物是很多,文是尚简的,所以要提炼,对物色的理解和把握要推陈出新。
若乃山林皋壤…… :写山水,怎么描绘这样的东西呢?讲屈原,不是刻意去求,而是任由这些东西来进入,这个过程可以看到有新的趣味,比汉赋往前走。
南北朝,已经能回到更早的状态,是天人感应的延续,也是求新求变。

品评:时序和知音
时运交移……:古今以来都在不断变化中。
魏时话言:优秀的人才要一定的基础,才略可以体现贵乎时的心态。后面的人渴望回到前人的状态,你们这些达官贵人也要能聚在一起。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 :积累,只有听多了才能明白,叫博观。
看多了就不会有偏爱心。
一观位体…… :你的格调是否高,奇正是文章是不是有花哨手法,宫商是音律。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通过文章把情感打开。知音篇对我们艺术理解有帮助。

文武相宜的政治期待
为文之人的抱负,在他所处的时代,武人将相地位高,文士要有经世致用学,文武之术,左右为宜。
孙武兵经…… :文人当中也有武的政治期待。学文要有经世致用的军国方面的目标。
后面就有很多文武兼修的人。政治家对武是一种压制。这里强调文人也要有发奋的状态,是要回到汉末的传统

文心雕龙的歴史地位
中国上古美学思想脉络的系统总结 诗骚的传统
六朝文士审美自觉观念的典型例证 以文自身为评判标凖,为更积极的行动 以文建功立业提供立法的可能。
复古以开新的歴史视野和立法意识 是整个唐宋时期的主流意识。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