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真实

“我们的艺术的基本目标是将主观客观化,而不是将客观主观化。”
——古斯塔夫‧卡恩

雷东与莫罗通过主观的表达引向一种神秘的存在,和中世纪不同,是自我,经验的东西。

这是背后隐藏的一种真实。

普通人可能认为这个山没什么意思,但在赛尚眼里可以坐一个月不动,要表达的做为一个存在物存在的事实。

高更: 心灵的感觉/思考是感觉的奴隶
有很多的东西用语言声音不能表现,绘画可以

梵高:我的画作是痛苦的呼喊,尽管乡村向日葵的这些画可能象征著感谢。

他的东西相比高更更趋于存在。

马蒂斯:把颜色用得更加纯

康定斯基:源头可以找到塞尚,我们可以看到塞尚的方法论,很理性。

英国:康斯泰伯尔,
透纳大约是在1850年左右,启发欧洲大陆的印象派。模糊的感觉。

拉斐尔前派:可以归纳到浪漫主义的框架中去。

罗斯金:我们在画面中要讲一个道理。他有一个朴素的观念,希望有一种功能。

加入对话

6条评论

  1. 最近在看的史宾諾莎有讲,客体作为主体观察对象,绝对不可能是完全是原初狀态,他认为客体必存“绝对非客观”(inobjectif absolu)的。
    那么我们也可以“拿来”说,所谓艺术家的“真实”,就是将“原生的自然现象”(la nature naturée)提高到“造物的自然存在”(la nture naturante)。这似乎也是方家的论断,却真实深入人心,就好像自发体悟的。

    1. 西方美术原来的真实就是文艺复兴的那段时期,表现客体理想的美,所以也不是完全的客观。另一种真实就是这一段时期,指的是感受的真实,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创作已经不是表现客体了,主观的感觉才是后印象派在做的事。

      1. 个人认为,主观感觉的表达可能要到印象派后期乃至再后,因为印象派表现的还是光源对人们感知色彩的影响,本质上还是对观察方法的一种变革——将单纯表现固有色转向表现“浮光掠影”,真正融入主观情感可能还要在这后面。

        1. 应是技术先行,但可能不是同印象派。
          好奇“后期乃至再后”是怎样的说法,愿闻其详。

          1. “后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其实光看画,区别就蛮大
            再学术一点的我也不懂说,这得请教博主了,我只不过是个臭画画的
            只能举几个例子,比方说,你看马奈,对比一下高更,再看到后来的席勒,应该就能明白区别了

          2. 我之前的表述也有问题,画作多多少少都带有画家的主观情感,“以主观情感来统驭画面”可能稍微恰当一些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