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ator and exhibition

Curator 是一個專有名稱,曾經被作為「博物館館長」之意。

做一個策展人要具備資金籌措能力。

故宮的展覽負責人以前是一個機構,以前很穩定。

從展覽體制上日本的博物館和西方沒有區別,學藝員的背景是藝術史和博物館學。 近20年當代形態的藝術開始進入博物館。 以現當代藝術命名的博物館開始出現。(美國惠特尼博物館)

從策展人到獨立策展人體現能力的提升可以把各種資源有效的進行組合。
他不涉及到賣作品,畫廊和策展人沒關係。

如果要想做一個和它相關的展覽是不是具備可能性,很多當代藝術的展覽模式可能就是需要展覽空間。

他們能敏感的發現社會當中的一個動向。澤曼先生被當成最早的獨立策展人。
策展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思維的先知者。

Museum and public

公眾態度公眾責任如何建立?
很多民間的組織開始帶領公眾參觀博物館。

我們可以從社會端參與到其中。

一、當代社會語境下的博物館下的博物與公眾
博物館與公眾關係緊密與否,關係到博物館的成熟度。
近20年來,多數博物館開始制訂積極的公眾戰略
如果納稅人的錢並未投入到想要的地方。
理想的地方是納稅人的錢可以投入到他理想的地方。

在政府財政危機的時候博物館應該規避風險。
「博物館獨立運動」
博物館的服務方面打開後就開始市場化運動。
如何讓它們之間的關係健康化。

二、博物館與公眾關係的良性循環
關於「內向型」和「外向型」的博物館的態度:
我們不要批判舊博物館學,而是要讓舊博物館學變成新博物館學。
組礙:公眾與博物館文化上的格閡。

引發的問題的思考:
1、應當由誰來決定博物館展出什麼?(專業/非)
公眾往往會有非專業的需求。
2、社會大眾的興趣和需求是怎樣確定的,博物館應如何對比作出反應?
很多的當代的藝術展是小朋友喜歡的
3、在滿足大眾需求中如何看待日益增長的多民族和多元文化問題。… ...➔➔➔

New Museology

學期最重要的問題:作為一個個體與這個事物的關係。

新博物館學視野下博物館認知

《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

博物館學的三次研究高潮發生於30、50、80年代

30:世界範圍內第一次研究高潮

50:世界博物館學研究出現第二次高潮,開始成為世界性的事業

20世紀60年代初期,博物館學的活動逐漸獨立並且清晰起來,博物館組織的分類開始基於功能加以區分。

80年代中期,「新博物館學」運動

廣闊的社會背景:20世紀70年代隨著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和社區主義的發展,人們開始思考,博物館和社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

新博物館學 理論基礎:除方法與技術外,還要懂政治學、社會學等多學科

發展策略:觀眾需要為主,大眾主義,專家參與

展示手法:動態的,採用主題單元展示,內容側重內在與未來,盡量讓觀眾參與,注意娛樂與休閑,多種傳播方式。

人如果只是私密化存在的話,社會是難以進步的。

新博物館學對博物館的多重認識:

博物館可以是不同形式的空間:

「飛地」 人類可以通過這塊飛地領略人類文化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