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A Historical Recall of Eastern and Western Fine Art Education

中國的美術教育事業是基本上是從近代以來才起步的。

在古代,先秦時期人們已開始注重藝術修養,不少技藝已經在民間流傳,《考工記》記載的手工藝品品類已達三十餘種。中古中國的美術教育方式主要是以師徒傳授為主。在上層社會,以宋徽宗興辦的宣和畫院為代表的藝術收藏、創作機構起到了重要的美術教育作用,古代美術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宣傳儒家思想、注重教化人倫。但是到後期文人畫興起,「技」與「藝」逐漸分野,繪畫開始強調文人的地位、修養與品格而拋卻了「技」的傳承,文人繪畫技法往往達不到職業畫家的水平但能留名青史;而水平精湛的職業畫工創作了大量精美的作品但地位卻很低,生活窮困。同時師徒傳授的方式也使得許多技法也很少公之於眾,讓世人學習,這種輕「技」的現象也讓中國傳統繪畫走進了死胡同。

西方美育思想從古希臘時期就已經出現,哲學家大多是美學家,作為美學思想一部分的美術教育成為改變人思想的一種手段。中世紀的美術與宗教緊緊捆綁,繪畫以聖經故事與人物為主要題材,起到傳教作用。畫工創作的神像沒有人的特徵與情感,藝術性很低,而到文藝復興時期,隨著技術的進步與大航海時代的來臨,系統、專業的美術創作機構逐步成型,同時從神學教育發展出來的大學也給美術教育與美術學院的出現提供了土壤。以文藝復興三傑為代表的具有專業素養的創作者也標誌著畫家地位提高。啟蒙運動後,西方的美術教育有了更好的發展。

工業革命後,德國「包豪斯」學院的創立標誌著西方美術教育進入現代設計教育階段,包豪斯學院致力於科學、工業、與藝術相結合,以應對大機器生產和一般民眾的需求,這所僅僅存在14年被納粹關閉的設計學院深刻影響了西歐及美國的現代美術教育。

日、俄是學習西方美術教育、又影響中國的兩個國家。明治維新後,日本引人入西方教育體系,並推出專門的美術教材,但仍然以臨摹為主,在「包豪斯」的教育理念傳入日本後,日本的現代美術教育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俄國在學習西方美術的同時發展出了以巡迴展覽派為代表的民族藝術,也誕生了列賓為代表的本土派畫家。在十月革命後,俄國發展經歷了立體主義、未來主義等不同時期的風格。蘇聯時期確立了以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為標準的美術創作風格,形成了獨特的美術教育體系,並傳入中國。

近代中國,對現代美術的學習分為李鐵夫、徐悲鴻為代表的留歐派與陳抱一、李叔同為代表的留日派兩大流派。他們是西洋美術的傳播者,也是近代私立美術學校的創立者和教育工作者。

改革開放以來,蘇式美術教育體系重新受到西方的衝擊,中國美術教育初步實現了從傳統到近代的轉型,融入全球化的潮流當中。

加入對話

5條評論

留下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