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美術史 中西美術的混流 第二節 國畫和西畫

南黃北齊

黃賓虹(1865-1955)

浙江金華人
曾組織黃社,參加南社(生平見黃賓虹年譜)
在繪畫藝術上,50歲前主要臨摹古人。50歲後飽覽名山大川,繪製大量手稿。
《八十自敘》:「有索觀拙畫者,出平日所作紀游畫稿以示之,多至萬餘頁,悉草草勾勒於粗麻紙上,不加皴擦。」

繪畫特點:
1、用筆講究平、圓、留、重、變、線條信筆勾出,老到純熟,亂中有序。
2、用墨常以團塊組成,勾點皴染不下數十遍,墨色濃重,墨氣淋漓,有烏金紙,拓碑之稱。
3、用色雖受元四家影響用淺絳法,時用青綠和濃墨互襯,輔助墨氣。

代表作:《黃山野卉》、《山中坐雨》、《青山紅樹》

齊白石(1864-1957)

雕花木工
拜師胡沁園
四十歲後五齣五歸
五十歲後隱遁故里
六十歲後定居北京,衰年變法,10年間作畫一萬幅以上,逐漸以雄健爛漫的畫風取代原來的簡少冷逸雕鑿刻畫風格。

比成名更的吳昌碩更加奔放,墨氣淋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他的畫風既有文人士大夫欣賞口味一面,亦保留了早年從事民間藝術過程中掌握的淳樸、熱烈、濃重的鄉土味。

代表作:《貝葉草蟲》《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

南張北溥

張大千(1899-1983)
足跡西半球,卻從未涉及西畫
弘揚四僧的繪畫風格
留學日本,在京都學習染織
在上海拜曾熙、李瑞清為師
四十年代到敦煌臨摹壁畫
自創潑彩墨法,融入西畫光影
代表作:《廬山圖》《湖畔風景》

溥心畬(1896-1963)

西山逸士 溥儒
恭親王奕訢之孫
耳濡目染宮廷珍藏
經史-詩-書法-畫
德國柏林大學生物、天文學博士
山水、花鳥、人物皆善
超越南北宗門戶之見
代表作:《雪中訪友圖》

南方畫壇

三吳一馮:
吳湖帆、吳待秋、吳子深、馮超然
是中國畫傳統的延續,雖然對傳統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良,作品並無實質上的改觀,未能擺脫傳統的束縛,這也是近代傳統畫家共同面臨的難題。

嶺南傳人:
方人定、趙少昂、楊善深、何香凝
嶺南畫派第二代畫家成為中國畫壇上朝氣蓬勃的新生力量。

西畫堅守者與中西合璧的畫家

西洋畫隊伍的分化,四個方向
顏文樑(1893-1988)
蘇州人,蘇州畫賽會,蘇州美術學校
留法,學習素描,人體。
代表作:《畫室(色粉畫)》

陳抱一(1893-1945)廣東新會人。
早年與劉海粟同時在周湘的「布景傳習所」學畫。
1913年和1916年兩度東渡日本,入川端洋畫研究所,師從滕島武二,後轉入東京美術學校。
1921年夏畢業回國。
江灣畫室
《關紫蘭像》(良友雜誌)

倪貽德、龐薰琹和決瀾社

傅雷《中國現代藝術之恐慌》道出了30年代中國現代藝術的境況

三個互相關聯的藝術團體:苔蒙畫會、決瀾社、摩社
1931年、決瀾社成立,龐薰琹、倪貽德、王濟遠為理事、出版《藝術旬刊》,由倪貽德和傅雷主編。1932、1933、1934、1935年舉辦了4次展覽。

龐薰琹代表作:《地之子》 張弦: 《抱寵物的女子》

兩位女畫家:潘玉良(1895-1977) 蔡威廉(1904-1939)

留下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