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美術史 6 中西美術混流(1928-1937)第一節 畫壇三重臣

概況
1、大批遊學海外的青年藝術家歸來,西方現代藝術及思潮湧入中國。
2、各種流派藝術風格的出現,一掃恐懼殖民文化的心理讓中國美術走入世界文化的發展潮流。
3、西洋畫學習西方各種流派;中國畫亦發生分化和變革
4、強手如林,美術學者、教育家人才輩出。
5、在魯迅的倡導下,中國美術開始興起左翼美術運動。大批青年美術家轉向現代木刻版畫創作。
6、美術社團、美術展覽、美術刊物鼎盛,促進藝術運動的發展。

1、藝術教育開拓者徐悲鴻(1895-1953)

宜興-上海-日本-巴黎-北平-南京-北平
上海圖畫美術學校-震旦大學-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
1928年留學10載回國,迅速建立現實主義原則忠於客觀描寫的藝術教育基礎,逐步形成較為完整的美術教育體系,中國的藝術教育由徐悲鴻的歸來開始呈現新面貌。

1、藝術思想上基本在一條由傳統到以寫實為基礎的軌跡上發展起來受到法國學院式教育影響頗深。
2、重視基礎訓練,認為「素描是一切造型美術的基礎」,培養了一批具有堅實功底的美術人才,形成中國藝術教育中的徐悲鴻體系。
3、在實踐上,徐悲鴻雖然攻習油畫,回國後主要貢獻在藝術教育和改良中國畫上。(《中國畫改良論》)
4、1928-1937是徐悲鴻繪畫藝術取得傑出成就的十年。《田橫五百士》(1928)《徯我後》(油畫)/《九方皋》(1929)《愚公移山》(1940)(中國畫)

徐悲鴻對現代主義美術的態度:
1919年,去歐洲留學,對印象派以降的現代主義沒有關注的跡象。
「現實主義」(19世紀)在西方其實是區別於古典主義的現代美術運動的一部分

「徐悲鴻的寫實觀念基於在學院里教授的基本造型原則,他甚至更關心美術館和畫冊里看到的英雄主義的史詩。徐悲鴻的寫實繪畫和庫爾貝的立場不是一回事。在很大程度上,徐悲鴻的寫實繪畫來自歐洲學院派,是一種需要敘述、修飾以及做精神提升的理想主義的造型藝術。」 ——呂澎

1918年,在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中國畫改良之方法

藝術大師劉海粟(1896-1994)

布景畫傳習所-上海圖畫美術院-
1929-1935年旅歐
旅歐歸來有大量創作
注重個性發揮,無論油畫和國畫都展現了他特有的豪放性格。
對莫奈、雷諾阿、西斯萊、賽尚、高更、梵高都有學習。
油畫風景稱雄畫壇。
與徐比注重人體,想在中國也這麼畫,人體模特論戰

3、革新中國畫的林風眠(1900-1991)

梅州-上海-法國-德國-北京-杭州-重慶-上海-香港
1925國立北平藝專校長
1927西湖國立藝專(林文錚教務長;吳大羽西畫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學校內遷,先至浙江諸暨、江西,後到湖南長沙……這是林風眠作品第一次大批損毀。
1938年,學校改組,辭職。
1940年開始隱居重慶。
1945年,潘天壽任國立藝專校長。
弟子有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蘇天賜、席德進等。
1966年67歲
文化大革命開始,被逼無奈將自己畢生所畫的國畫一千餘幅浸入浴盆搗成紙漿,從馬桶衝掉,一部分油畫用火爐燒掉。作品第二次慘重損毀

林風眠的藝術貢獻:
1、對傳統中國畫的革新。強調藝術創作的意念,認為意念是藝術創作的原動力,形與色都是用來發揮意念的工具,繪畫感情色彩濃郁,受到印象派啟示以視覺性打破墨色的概念化;構圖方形,畫面濃重、飽滿。
2、為人生而藝術,作品充滿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思想。
3、以國立藝術學院為基地,大膽嘗試新的藝術教育方式。
4、主張藝術批評、藝術教育、藝術家的創作態度和定期舉辦大規模美展等四個方面展開新藝術運動。

林風眠和徐比較

留下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