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eology

定義

中國: 博識多知;《博物志》

日本:保存管理文件或研究學問之地

文化與歷史的延續使民族保持活力

國家文物局:文物和標本的主要收藏機構,宣傳教育機構。

《博物館辦法》:是指收藏保護研究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見證物。

國際博協:向公眾開放的非盈利性常設機構,為……展出人類物質及非物質遺產。

英國博協:承擔社會的信任責任。

價值觀

公共利益:關注社會發展、社會福利,關注人的發展

代際(子孫)利益:文化保藏、文化傳承。

文化價值:知識、觀念、行為規範、發展願景。

文化多樣性:異時,異域。

觀念

1946年:功能是展示藏品。

1961年:強調藏品的文化價值和社會作用。

1974年:更多體現學術傾向。

要素

資源

專業人員

藏品

陳列 (展覽、教育活動、社會活動)

觀眾

現代博物館的幾個維度

1、人類的「記憶之廟」

2、現代博物館是徵集、保存、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的事物——即視覺文化產品——的場所。

3、尤其是藝術博物館還是傳承藝術與培養與激勵藝術創造才能之所。

藝術博物館與博物館

人類以兩種方式保存自己的記憶:文字與圖像。

藝術博物館是博物館的主要形式

世界上第一個公共博物館:烏菲齊美術館

世界最早的專門博物館:聖彼得堡的艾米而塔什博物館(1764)

博物館三大類型:藝術博物館、歷史博物館、科學博物館。

盧浮宮這種以藝術(或美術)為核心的博物館成為現代博物館的原型。

為教育民眾、提高民眾修養服務,從1796年波蘭恰爾托……,開始具備現代博物館的特徵

第三節 新舊博物館學

研究對象:研究博物館的性質、特徵、社會功能、實現方法、組織管理和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律的科學。

博物館學是對博物館的歷史和背景、博物館在社會中的作用,博物館研究、保護、教育的組織,博物館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以及對不同博物館進行分類的研究。

藏品:文物,文化遺產,信息。

收藏行為:收藏行為賦予藏品意義,價值。

機構(組織):存在;結構;系統

職能:組織存在的意義;組織與環境的互動。

學科體系

理論流派/主要觀點

研究方法

前研課題

當今的博物館,教育和交流成為新

博物館學研究簡史

博物學——17-19世紀

「規範化」、經驗博物館學——19世紀後-20世紀初。

博物館學的構建——20世紀60年代

博物專業化,「新博物館學」——20世紀70年代(開始考慮文化功能)

博物館與社會的關係——20世紀90年代

20世紀50年代以前:是在經驗描述階段,研究並沒有整體性和系統性。

新博物館學開始以人為本。當今的發展策略開始以觀眾需求為主、大眾主義,專家參與。

留下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