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s about aesthetics

(1)什麽是「規範詩學」?你認為其對於藝術創作有什麽積極意義?
是一種文學規範,研究「如何寫」詩歌的問題,是從語言的角度對詩歌的創作提出了一系列形式上的規範。
詩歌語言不斷的鍛造與錘煉,變得更加爽朗、凝煉。「規範詩學」蘊含的變通之術,為詩人的個性抒展開啟了門戶。同時也是文學理論和文學形式上的頁獻。
(2)《滄浪詩話》是不是「神韻說」?正反觀點各自的依據是什麽?
從文中的觀點來看,不是「神韻說」。「第一義之悟」和「透徹之悟」是對同一等級詩歌的不同表述,並非各有格調、神韻之二義;「興趣」與「神韻」不是一個含義,錢鐘書所謂「詩之有神韻者……」的引用,將興趣置換成了神韻;同時「以禪喻詩」的角度來看,別字理解也有誤,實質上是「教外別傳」的「別」,「別趣」實際上是不尚義理惟在興致的趣味。嚴羽的「妙悟」主要是為了把詩的創作與參禪進行類比,並沒有把禪與詩的一切進行類比,王魚洋將「以禪喻詩」變成「字字入禪,這種說法只是王漁洋所倡導的。

象山觀水的心法-筆記

通過山水這種自然之文,能不能用過這種形色的狀態呈現出來。
並不是一上來就講形象,宗炳是希望達到一個至人的高度。
類往往帶有一種抽象的性質,玄牝之靈,即是最大的類。
它是一個從下往上的山水畫觀。

中古繪畫的「心法」自覺
用自己的心去描摹,「詳古人之意,專在顯其所長,而不守於俗變也。」目的是表現,而不是再現,這種道的過程用筆來表現出來。
真和俗是相對的。這個背景來源於追求脫俗的文化背景。

六法之精要在氣韻骨法
謝赫主要在品評古畫……張彥遠等人,都是在是古非今。
中國的美術歷史,可以算是一個覆古的觀念史。
氣韻生動是一個總綱,後面都是運用。
氣韻也是一種心法。
古之善畫者,都是有文化品味者,不能僅僅留在普通人當中。
平等的、大眾的藝術是不存在的。

難解的「氣韻」
氣韻真的能指導創作嗎?
鄒一桂區分了鑒賞與創作,他沒有理解張彥遠的意思,氣韻是一種心法。韻是有度,是藝術家的基本法度。
明清以來的問題是不再追求主體狀態,只是從作品上看,認為心意、筆法、氣韻不能分開看。… ...➔➔➔

日記十年

不知不覺我已經寫了十年日記了,過去的九年,我的九本紙質日記全部集中到了一起,雖然翻閱起來很方便,但是不易檢索。之後的電子版日記分散到了幾個地方,要全部保存到這里還是一項大工程。

回頋過去的一年,在個人網站上寫日記檢索起來十分方便,並且每一天都能標出大的話題,我將之前的日記慢慢保存到這里,還是很不錯的一件事。有的內容還可以隨時同歩公開到部落格。

當我再次打開以前的日記時,密密麻麻的繁體到很多字讀不懂的篆體已經讓我感到有些陌生了,但那就是四、五年前的自己留下的東西,突然覺得自己還是可以重新捨起繁體字這個習慣,為自己的生活增加一點樂趣。
雖然當時最後只流於形式,但自己那個時候還是對古典文化很親近的,現在我還是可以真正地去感受它的魅力。

現在用倉頡打簡體字已經比較熟練了,現在我想要打繁體可以隨時打,繁簡通打,倉頡真的太合適了。

如今在網站上記録只有一年時間而已,我相信這只是開始,希望再接再厲。

建站周年紀念日

今天是建站一周年紀念日。

我已經不記得2019年的這一天,我為什麼會突然心血來潮地折騰一整天,裝上伺服器,安裝好Wordpress搭好網站了。

可能是我那一段時間一直在關注一些博客,也剛好看到了很多很有意思的個人網站,所以也想建一個網站吧。

後來自己仔細想想其實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建站對我充滿吸引力的原因,應該是在內心深處想找回自己的某些記憶:

在2006年2月,當時新浪博客還是很火爆的時候,我剛學會上網,對網上的一切都很好奇,包括瀏覽器圖標和那些絢麗的網頁。我在新浪開通了郵箱和博客,這是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郵箱和博客,也是自己第一次在互聯網上留下自己的足跡。

在博客開通的時候,我非常興奮,迫不及待地給自己取名字、加裝扮、選背景、開通各種各樣新的功能,把自己的「大作」發表。

開通好博客之後,發現博客邊欄里有一個訪客統計,毎當博客的訪問數加一的時候,自己就激動一下,有人來看我的博客了!發現每次自己刷新一下頁面的時候,那個訪問數就會多一個,當時不懂為什麼,所以自己瘋狂刷新自己的博客。到訪問數到100的時候,我還特地畫了一張「… ...➔➔➔

冷靜

可能我對這次的疫情過於恐慌了。

這幾天出門,街上基本沒有什麼人,遇見的人也是戴上口罩把自己捂嚴實的。自己去過的最熱鬧的地方應該就是超市了。戶外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冷清,大概其他地方都是這個情況。我會離別人很遠,生怕遇上瘟神被感染。

網上流言四起,遣責不戴口罩的長輩。很多人不相信官方的確診數和死亡率,各種數字都有,人心惶惶。

中國歷史上經歷了多次瘟疫。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雖然已經克服了鼠疫、天花等恐怖的傳染病,依然有著對「瘟疫流行,十室九空」、疾病、死亡的恐懼。年輕人沒有經歷過傳染病的流行,或著對上次的SARS只有著模糊的印象,那麼恐懼和心理衝擊會更大一些。

可是仔細想想,這是否真的會是一次像黑死病一樣的災難,可能並不是:

上一次給人類造成重大災難的傳染病並不是SARS,而是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僅一種流感就造成了幾千萬人的死亡,平均死亡率在2.5%-5%,同時對年輕人的危害更大。相比之下,SARS有15%的死亡率,只有幾千人受到感染。這次的肺炎雖然傳染性很強,但目前的情況來看嚴重程度不如SARS,對免疫力強的人危害並不大。… ...➔➔➔

第八講 博物館與傳統藝術

藝術如何成為藝術?
我們如何認識藝術?誰讓它成為藝術的?
奇馬布埃的畫之前不是藝術。

杜尚是離經叛道的人。

羅馬城本身就是博物館。

系統的收藏開始了,溫克爾曼的《古代藝術史》

近代博物館大發展,讓你開始思考。
啟蒙運動就這樣開始了

中國對藝術的認知比較少。

人類的文明載體被放到了一起。

重新的角度切入博物館 作業

第九講 博物館與當代藝術

一、博物館對當代藝術史的「促生」

當代藝術史的締造看起來像一場龐大而精細的謀略。

博物館策劃構成了締造藝術史的重要手段,它不僅提供欣賞的空間,還提供趣味導向審美共識

二、博物館展覽策劃的藝術批評

在傳統思維保守的舊博物館時代,展覽並無過多策劃,展品之間保持沉默與人入勝的因果關係,更像一個公開的庫房。
策劃是隨著博物館的近代化進程而逐漸加強與深化的。

問題是:策劃的原則是什麼?它是如何影響人的?

具體與博物館相配套的管制手法,就是關於藝術史的締造及展示。

福柯認為社會能量只會通過兩個途徑加諸於人,即權力與知識。前者如監獄後者如博物館,後者不會運用暴力等強制手

那麼,這種帶有主觀干預的認知過程符合博物館教育所應當具有的自由精神和民主態度嗎?

同理,一件客觀而恆常存在的藝術品,會被主觀的

博物館展覽觸及了藝術史的編撰問題,策展者或收藏家的個人,願望往往成為左右藝術發展的因素,甚至構成了藝術史發展本身。

在展覽策劃中,策劃者必然有自已的觀念,而且會將自己的意見儘可能地灌輸給觀眾,這是一種知識發布原理。… ...➔➔➔

中國語法的崩潰與交互凝視中的自我身份建構–中西藝術交匯中的審美經驗或知識形成

事實上,與他者的遭遇乃是自我認識的首要條件,以理論術語來表達,就是讓對他者而言是前理解的(什麼句子)、潛意識的、含混不清的東西具體化、對象化。–齊格蒙•鮑曼

中國近現代美術史(1840-1949) 現實主義美術的鼎盛

第一節 美術救國

——抗戰時代
——宣傳藝術
——現實主義美術

很多人創作呼籲抗戰的作品。
以吳作人為
代表人物:吳作人,唐一禾

抗戰宣傳壁畫

-條件困難:天氣、畫材等
-油彩、水墨、漫畫都有
-難以保存
-大眾化美術的高潮

抗敵木刻(國統區)

抗戰時期木刻運動的特點:
1)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給木刻帶來轉機
2)木刻運動在全國非常活躍,1938年在武漢成立中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簡稱木

力群:功力紮實,刀法細膩,融入西法。*

抗戰漫畫

1937年上海漫界成立漫畫救亡協會,簡稱「漫協」,創辦《救亡漫畫》。
葉淺予、張樂平等八人成立漫畫宣傳隊

第二節 戰時後方美術

裝飾和工藝美術

代表人物:龐薰琹
《工藝美術集》
《中國圖案集》

陳之佛
從油畫到圖案再到工筆花鳥

寫實主義的伸張

「二徐之爭」
1929* 關於1929年第一次全國美展之後對現代主義繪畫的爭論
《惑》
《我也惑——與徐悲鴻先生書》
《惑之不解(一)》
《惑之不解(二)》

徐悲鴻學派在40年代
在中央大學教書:寫實主義和現實主義… ...➔➔➔

倉頡輸入法體驗

在月初的時候我撿了一個Pixelbook,想嘗試一下Chrome OS.

但是發現Chrome OS下不能使用小鶴音形(我寫的有關小鶴音形的介紹)!只能用自帶的輸入法,也不能愉快的使用Android輸入法。Chrome OS上的簡體輸入方案只有全拼和五筆——我對全拼輸入的選字感到難以忍受,學了幾天五筆覺得不太划算,已經會用小鶴音形快速輸入簡體字了,沒有必要再學五筆了。因此想學一種新的形碼輸入法。

我發現了倉頡輸入法。倉頡輸入法是由台灣的朱邦復先生於1976年創製的字形輸入方案,是最早的中文電腦輸入方案,現流行於香港、馬來西亞。

它以將漢字進行切割的方式取碼,是眾中文輸入法中重碼率最低的輸入法。
極低的重碼率,使得理論上熟練倉頡後可以輕鬆輸入絕大部分中文字而不用選字。
同時超大的字型檔可以使得倉頡可以輸入大量生僻字甚至日本漢字、越南喃字。

因此,倉頡可以做到簡繁體同時輸入
輸入倉頡的一個前提是必須會寫,我自己已在初中時期學會了繁體的書寫,我覺得未來我可能會有用繁體字這種需求,或者現在就用、嘗試打一打繁體字也可以。… ...➔➔➔